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举办教学质量与学风建设深度对话系列研讨会

发布者:王佳发布时间:2025-05-27浏览次数:224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中外合作育人体系,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以下简称中俄学院)于2025522日至23日在西教13号楼514会议室举办教学质量与学风建设深度对话系列研讨会中俄学院党委书记尹燕萍、副院长王莉,各合作学院教学院长、系主任、专任教师,以及中俄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由中俄学院教学副院长卜伟主持

会议伊始,卜伟副院长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凝聚多方智慧,找准问题根源,推动改进落实。她结合教学检查、督导反馈及师生问卷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本学期中俄学院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的成效与挑战:学生出勤及学业较上学期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方法与学生多样化需求匹配度不高、管理与服务协同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

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与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分享经验、直面问题、共商对策。

专任教师重点围绕课程考核、课堂管理、授课技巧、毕业设计、学生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课堂规范管理完善毕业设计流程,并构建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则聚焦于学生学业水平出现两极分化、师生互动不充分、课堂纪律执行力弱以及学生对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等现实问题,建议强化班委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持续强化执行考勤与请假制度,提升班级学风管理效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升学指导,增强成长支持系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课堂行为管理难度加大、家校沟通机制不畅等方面提出思考,倡导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包容、积极、鼓励式的育人氛围,同时建议建立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更紧密的协作机制,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共育的工作格局。

学生代表则从自身学习体验出发,反映出课堂互动性不强、部分课程教学节奏失调、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不足、教学资源陈旧等问题,并提出希望教师增强课程之间的系统衔接,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注重实践环节,正确引导AI工具的使用,同时呼吁给予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关爱与支持,营造更有温度的学习环境。

会议最后,中俄学院党委书记尹燕萍作总结讲话。她先感谢合作学院与会的领导和老师对中俄学生培养的辛勤付出,并希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摒弃标签化思维,给中俄学生更多的赏识教育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同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制度协同切实加强与合作学院在学生管理与学业管理制度上的协同,建立协同共管的育人机制,实现制度统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二是坚持目标引领与底线思维相统一确保学生毕业取得双证基础上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导向,通过加强班委队伍建设与班级文化培育、落实制度激励,增强育人合力。三是立足课程主阵地,强调广大教师秉持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与课程考试全过程,既要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更要强化价值引领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一审:王佳,二审:卜伟,三审:尹燕萍)




Copyright © 2017-2024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